您所在位置: 工作动态 >> 本市工作动态 >> 新闻详情

天津市2020年城乡建设概况

发布时间:2021-04-16 | 来源:天津政务网 | 专栏:工作动态
分享到:

2020年,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机制,及时出台建设工程疫情防控导则,成立16个帮扶组,落实“一企一策”,实现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应复尽复。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实行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防疫应急工程“特快办”、涉企便民事项“简化办”,保障海河医院等20个工程及时开工建设;有效落实房屋租金“减三免三”政策,出台多项务实举措帮助企业尽快渡过难关。发挥市区两级执法机构作用,强化工地落实防控措施、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全市建筑工地和相关单位均未发生疫情。

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年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2946亿元。房地产新开工2162万平方米,竣工1634万平方米。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广泛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地铁8、11号线延伸线、张贵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和海河柳林“设计之都”开展PPP项目融资。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2020年,全市地铁10条在建线路累计里程289.4公里。其中,中心城区7条161.6公里,滨海新区在建3条127.8公里。地铁4号线南段已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10号线一期、6号线二期盾构完成80%,4号线北段、7号线、8号线、11号线实现全面开工。

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国家会展中心建设,一期展馆区结构工程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综合配套区已完成地下结构工程,正在进行塔楼和裙房主体施工;二期展馆区已完成基础工程、人防地下室主体结构工程,正在进行钢结构施工。会展一期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加快实施,海沽道等重点通道已完工,为2021年6月顺利首展创造条件。

持续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推进快速路建设。全长27.3公里的“鸭梨”变“芒果”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快速路系统,形成了连接东丽、北辰两区新的道路骨架。打通西纵快速路丁字沽北大街节点,完成津沧高速快速化段改造。推进卡口配套路建设。完成了渌水道、香怡道等5条卡口路和嘉定东路、临潼路等5条配套道路建设,进一步畅通了南开区黄河道、河东区娄庄子等老区交通,完善了双青新家园、新梅江、侯台等新区路网,畅通微循环,方便群众出行。

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精准调控、重点保障、动态平衡。支持工业园区及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工业厂房分割销售,满足项目多元化需求,促进项目落地。对优质产业项目外地来津人才给予市民化待遇,精准满足居住需求。支持滨海新区发展,开放限购政策,下放商品房销售许可审批权限。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1307万平方米,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市区零散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12.2万平方米。新开工棚改安置房9500套。重点推动滨海新区等7个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3.23万户。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装电梯由点向面逐步拓展。修订《天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将环卫、公交系统非津户籍困难职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公租房项目运营管理权全部移交属地政府,住房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积极探索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进一步发挥属地监管作用。

强化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完成5087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在保障住房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农房节能水平。积极引导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1508户完成验收,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决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全面摸排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5.1万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鉴定并分类整治。

全力推进小洋楼招商引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加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管理,做好小洋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整修历史风貌建筑23幢、5.5万平方米,挖掘历史风貌建筑文化内涵,努力讲好天津故事。精准把握产业定位,全力推进招商引企,亚投行、微医集团、360集团、联想集团等50余家已签订协议,阿里巴巴集团、91科技等40余家已成功入驻。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证照分离”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率。累计出台103项改革措施,实现一般社会投资建设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平均用时压缩到63.5天。开展“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实现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25个工作日。全面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实现全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行无人审批和电子证照,我市按照国家新标准核发了全国第一本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得到住建部肯定。

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深化建筑业改革。积极推动工程总承包,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新模式,72个项目采取EPC方式。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在全市开展工程招投标专项整治,打击恶意竞标、强揽工程、转包、违法分包行为,打造“无黑”工地。完善建筑业诚信评价体系,实行动态评价,进一步提升诚信经营的引导作用。牵头建立京津冀三地造价信息化平台并上线运行,完成了2020版建设工程专业定额编制工作。搭建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筑业农民工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完善农民工工资投诉处置机制,成功举办2020年“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

不断提升建设科技水平。推动工程建设标准京津冀一体化,开展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海绵城市等领域标准编制合作,发布实施房屋建筑安全、建设工程管理等12项地方标准。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实施15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约357万平方米,静海区现代建筑产业园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有效辐射京津冀地区,服务雄安新区。因地制宜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新建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老区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改造,努力打造韧性城市。

强化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年市、区两级执法队伍共排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880项,开展轨道交通、保障性住房、疫情防控、施工扬尘等11轮专项检查,共计处罚817项。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受控。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工程创优,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项。强化既有房屋结构安全监管。开展既有房屋结构安全排查,做好城镇房屋防汛工作,累计排查1000万平方米,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处置。开展抗震设防和施工图审查质量专项检查,清查项目3491项,从源头严把质量安全关。

天津政务网 | 2021-04-16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