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信用监管 >> 媒体监管 >> 新闻详情

天台县祥和村喜获“新年礼物”解村集体融资难 信用变“现” 山村得“利”

发布时间:2023-02-17 | 来源:信用中国 | 专栏:信用监管
分享到:

再过一段时间,新茶上市,游客就可以沿着这条游步道,到这里来体验现场采摘、炒制的乐趣。”1月16日,天台县雷峰乡祥和村茶博园内,村党总支书记王国先向农行天台平桥支行负责人介绍着项目建设前景。
前阵子还一脸忧愁的王国先,此刻脸上洋溢的喜悦,让他的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有了金融“活水”的浇灌,他感到流淌在田间地头的都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地处偏僻山区的祥和村,是雷峰乡第一大村,也是有名的茶村。然而,摆在村民面前的困难非常突出。作为村民增收的主渠道,茶叶销售受疫情的影响相当明显。如何探索发展新路,成为全村上下共同的关注。
受益于2020年底开通的杭绍台高速公路在村口设置出口,祥和村谋划走农旅融合的共富之路,启动建设占地500多亩的茶博园,激活乡村休闲产业,为茶农增收蹚路子,让村里的发展走上“高速路”。

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建了,但村里的集体资金并不宽裕,一年的经营性收入只有20万元左右。而单一期项目所建设的“云端”共享直播茶室、观景游步道、景观小品、休闲长廊等设施,就需上百万元资金。最要紧的是,当时村两委承诺村民,建设游步道占用的山林、田地,将在春节前给予货币补偿。

时间临近,钱从哪来,村里犯了难。王国先说,穷家难当,缺少资金是我们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承诺不兑现,就会失信于民。村集体土地房屋不能作为抵押物,村里要贷款也找不到相应的机构或保证人做担保,尽管发展的路子走对了,但走起来却是一个“难”字。

踏破铁鞋之际,忧心的村干部喜迎台州农行副行长陈泉水来村里联系指导,调研村集体融资难的解决方案。原来,祥和村是农行挂牌的“金融自治村”,2020年,该村获得惠农贷款授信额度800万元,第二年新增授信700万元,去年再次新增1500万元。目前已使用约2500万元,无一例信用违规。

村民整体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增添了金融单位“助一把”的动力。而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干事创业的面貌,也让金融单位感到踏实放心。陈泉水说:“我们要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把信用变‘真金’,让信用延伸到壮大村集体产业中去,推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共同富裕,真正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随后,陈泉水多次带着乡村振兴金融部与天台农行团队,来到祥和村现场办公,落实“充足的贷款额度、优惠的贷款利率、优化的担保方式”优惠政策,帮助村里梳理申请贷款需要准备的资料。

村民们听说村里无须抵押、担保就能贷到“真金白银”,破天荒头一回遇到这样的稀奇事,小山村轰动了。去年底,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形成会议纪要,同意村集体贷款用于茶博园项目建设。

市县两级农行联动,在一个星期内就完成了贷款审批流程,成功授信100万元贷款资金,这也成了台州市农行系统首笔村集体普惠信用贷款。去年12月31日晚,王国先接到村集体流动资金贷款已获批的好消息时,连声道:“原先以为这个冬天比较难过,没想这份‘新年礼物’来得这么及时!”

1月4日,祥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到首笔20万元贷款资金,村里张榜公布,第一时间把这笔资金用到了最急需的地方。

今年是天台县“大跨越关键年”。王国先说,农行将金融“活水”输送到了村集体产业项目上,村里有钱就好办事了。今年我们村将把茶博园提质、村集体屋改造等几个项目建好,变“输血”为“造血”,不断壮大村集体的“家底”,让茶农的“钱袋子”更饱满,努力实现大跨越。

信用中国 | 2023-02-17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