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信用建设 >> 本市信用建设 >> 新闻详情

【诚信建设案例展示】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开展信用监管

发布时间:2022-11-28 | 来源:信用天津 | 专栏:信用建设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诚信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诚信案例的正向引导作用,打响“诚信天津”品牌,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市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以诚润津 以信兴城”主题诚信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本栏目将对活动中评选出的示范案例进行集中展示,本期推荐市农业农村委报送的“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开展信用监管”案例。

 

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开展信用监管

党的二十大把乡村振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乡村振兴不只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制度和治理机制上。农村信用体系作为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01
探索“信用+管理”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乡村治理效能。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为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针对乡村治理工作,各部门都已行动起来了,但存在“部门干、农民看”的问题。农民群众没有广泛发动起来,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矛盾,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就会存在治理不到位的问题。现有的政策措施能延伸到镇村,但能延伸到农民家庭和农民个人的极少,乡村治理中“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事儿很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不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乡村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就会打折扣、事倍功半,甚至失败。为解决这些问题,津南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结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乡村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村民参与村集体活动的情况、村庄人居环境保持情况等记录为积分,并予以一定的精神、物质鼓励,这不仅显著激发了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也提高了农民的诚实守信意识。为提升我市乡村治理效能,在总结西小站村的有益成果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运用试点,探索了以积分制管理为突破口的农村社会管理改革,激活了乡村善治的一江春水。

02
拓展信用应用范围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为做好乡村治理积分制信用管理工作,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参考上海市奉贤区、宁夏固原市等地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市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区农业农村委、镇村领导、专家和村民的意见。同时,为审慎做好运行工作,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在北辰区、宁河区、津南区分别选取一个村进行了3个月的模拟运行。2021年3月,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委印发了《天津市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的实施方案》(津农组办发〔2021〕3号),明确了积分对象、积分项目、积分采集、结果运用、实施步骤等内容,正式组织推广运用应用工作。积分对象为有意愿参与的本村村民和在本村居住的非本村村民。积分项目包括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家庭美德、公益美德、移风易俗、兴业致富等九大类52条。积分采集方法包括管理人员进行采集和村民主动申报采集。结果运用包括红榜表扬和优先推荐“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精神奖励,在爱心超市进行积分物质兑换的物质奖励,优先享受惠农政策的政策奖励。在实施步骤上,2021年每个镇(街)启动一个村,共实施了142个村,2022年在全市有条件的村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运用工作。积分制实施方案和积分项目均为推荐性指标,不做强制性的要求,充分调动了各村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创造性的完善,方便了在村级的落地实施。为了让各镇村了解如何做,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各区农业农村工作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培训,覆盖到了各运用试点村;同时,将积分制推广运用列入对各区乡村振兴考核的内容,由各区主要领导亲自抓,高标准落实。截至2022年9月底,积分制已经覆盖全市1629个村,积分制管理在这些村“生根发芽”,呈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实现了村民欢迎、镇村满意、市区支持的乡村治理协同共振,净化了乡风、淳朴了民风,激发了村民诚实守信优良品质、继承发扬诚实守信的美德、营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03
信用成为治理抓手
带动农村深刻变化

一是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通过积分制管理,有效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全村党员群众参与村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诚信氛围。比如,宝坻区方家庄镇陈家庄村,在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中,保洁巡视占用了村干部很大的精力,实施积分制后,发动每人出一把力,村庄立刻整洁了,不再是堆满了垃圾,再由村去集中清理,保持了环境的持久整洁。很多村在积分制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百姓需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完善积分项目,互相记录、互相监督,全村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二是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有的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存在本领恐慌问题,“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积分制管理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解决了乡村治理工作“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问题,并且将村级事务与村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让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形成了共同目标,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创新了农村信用应用场景。比如,有些村庄虽然形还在、但神已散,部分“不讲理”、“不道义”行为让人无可奈何,不少在法律层面无法禁止,在道德层面难约束的难题,冲击了乡村秩序。积分制管理对村民行为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德者有得”有了明确的依据,之前没依据、没抓手、没法儿管的事儿,有了积分管理手段,增强了对农民群众个体行为的激励约束,也营造了“诚信有价”的良好氛围。

三是净化了村风。通过积分制管理的正向激励,村民矛盾减少,村风向好。传统乡村社会较为封闭和稳定,是个熟人社会,谁都要个脸面,扣分公示‘臊得很’,谁被扣了分,下次都会注意一点。通过积分制正向的激励引导,农民律己向善,形成了群众间比学赶超的氛围,推进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氛围形成,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如陈家庄村,邻里间互帮互助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只要是对集体有益的事,即使没有纳入到积分制项目中,村民们也抢着去做。

四是节约了治理成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应农村治理体系新格局的需要,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手段并用的信用治理格局,有效降低了基层治理的成本。以宁河区大北涧沽镇独立村为例,开展积分制管理前,每年除聘请5名专职保洁员外,还需要花费13万元雇临时工,对村民在自家门口乱到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积分制管理实施后,村民乱倒垃圾的现象很快杜绝并形成了及时清扫的习惯,保洁员只清理公共区域和无人居住房子的垃圾就足够让村庄变得非常整洁干净。同时,村里将节省下来的雇工资金,部分用来购买米、面、油等物质奖品,鼓励村民用积累积分进行兑换,全年需支出物质奖励4万元左右,净节约资金9万元。同时,消耗的资金并没有浪费,平均每户每年也得到了400余元的生活用品。

五是为农村金融赋能提供了可能。积分制管理的实施,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融资打开了大门。村民由于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大产权的房产和实业资产等硬抵押物,长期被排除在现代金融服务门外,金融部门通过积分制实施积累的数据,就能够对个人信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给予授信,通过信用贷款把村民纳入现代金融服务范围,加快实现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目前,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与人民银行、银联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了“精彩乡村”积分制管理平台,已在多个镇村试运行,初步实现了村民积分与征信体系的连接,为我市农民对接现代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

积分制管理实施近两年来,各涉农区主动加码,加快了推广运用进程。下一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指导各区做好积分制推广运用工作,加快推进积分制管理平台改进升级,通过持续优化农村信用生态,把更多政策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信用天津 | 2022-11-28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