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失信专项治理 >> 风险提示 >> 新闻详情

当心!这类“套路”近期频现,已有多名家长被骗!

发布时间:2024-03-15 | 来源:信用中国 | 专栏:失信专项治理
分享到:

  正值中小学生开学季,孩子们陆续踏上返校之旅,但同时,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开始精心谋划专门针对家长们的骗局!最近全国已经有多名家长被骗!

  上海:男子假扮成功人士,诈骗家长13万元

  新学期伊始,上海徐汇警方快速侦破一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以介绍入学为名骗取一名家长13万元,被依法刑事拘留。

  最近,徐汇公安分局凌云路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报案人高先生称,其一外地朋友希望这学期将孩子转入徐汇区某知名小学就读,高先生便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王某,于去年12月中旬约见于外滩一豪华酒店。

  见面时,王某乘坐一辆豪华汽车,且自称有专职司机,还出示了许多与教育系统领导的合影,再加上其举止高调、行为阔绰,让高先生对王某的办事能力深信不疑。

  王某以帮助孩子办理居住证和入学手续需要“打点”为由,先后向高先生索要钱财共计13万元,之后又进一步索要48万元,高先生感到事有蹊跷,便来到派出所报案。

  民警接报案后,对王某的信息进行调查并掌握了其活动轨迹,仅用48小时便将其抓获归案。

  经审讯,王某交代自己并没有能力为他人办理小学入学事宜,诈骗得来的钱款都被用于消费、请客等挥霍一空,出行使用的豪车和司机也都是临时租用和雇佣而来,目的就是让“客户”相信其有办事的实力。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提醒:学位固然重要,但还是要走正规渠道,以防骗子乘虚而入!

  福建:初一学生怕“涉案”被骗 扫码转款1万元

  近日,厦门一名初一学生张同学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收到一条信息,对方自称是民警,称接到举报,张同学之前在玩一款手机游戏时存在诈骗其他玩家的行为,需要张同学配合调查。对方还发来了自己的警官证。

  想到自己之前确实有玩“民警”口中说的游戏,又看到自己从未见过的警官证,张同学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处理,正巧自己上高中的姐姐在自己身边,张同学就求助姐姐了。

  “民警”称,如果张同学要证明自己未存在违法犯罪行为,需到指定的网购平台购买价值1万元的指定商品,方可解除涉案嫌疑。

  可是,在得知张同学手机并未开通支付功能后,“民警”直接表示自己可以代替张同学购买商品,只要张同学使用父母的手机扫描二维码转账即可。

  于是,害怕“涉案”的张同学和姐姐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拿起妈妈的手机,在骗子的恐吓威胁下,分3次扫码转账,合计被骗1万元。不久后,家长发现了此事,赶紧拨打110报警。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提醒:再说一遍,警察蜀黍是不会让人私下转账的!

  广州:“假老师”遍地撒网 有家长被骗千元

  近期,天河区反诈中心接到了许多涉及家长和学生的诈骗报警。其中有一起案件是家长报警称,被“老师”骗了上千元。

  事主表示,他收到了班级家长群的一条消息,里面是一位自称是老师的人发来的。这位“老师”要求家长扫描二维码缴纳新学期的书本费用。后来,一些家长意识到情况不对劲,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据广州市天河区反诈中心的劝阻员杨诗琳介绍,骗子通过设置进入家长群的关卡,冒充真正的老师,在群里发布一些虚假信息,诱使家长跟着缴费。

  为了防止这类“假老师”骗局,天河区反诈中心提醒家长们采取以下“三步守”策略:

  首先,设置家长群的关卡,加强对群的管理,并开启入群验证功能;

  其次,家长加入群后,要按照要求修改自己的群昵称,方便管理;

  最后,家长可以给真正的老师设置独特的备注昵称,以便一眼认出真假。

  另外,在遇到收费信息时,家长不要急于交费,应多思考、多核实,确保收费人的信息可靠。

  提醒:老套路仍有人上当,防骗意识一刻也不能大意!

  此外,警方也提醒家长和学生,注意冒充明星的诈骗。虽然学生开学后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相对减少,但游戏诈骗和冒充明星的骗局仍然很多。为了获取学生家长的银行信息,诈骗分子利用各种方法引诱学生开启手机“屏幕共享”。

  警方指出,通过屏幕共享功能,诈骗分子可以看到受害人输入的所有信息,包括密码等敏感信息。因此,当有人要求你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时,务必要拒绝。

信用中国 | 2024-03-15

请进行滑动验证

x